702-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公室
登录  注册 
网站首页 基地概况 师资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 科学与科普 实习生活 每日简报 师生互动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实习生活 >> 文体活动 >> 正文

[中国国土资源报]我们的课堂在高山大海

      深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的暑期实习工作收尾结束,回头看,今年的野外教学实习活动颇有些不一样——无论是杰青还是二三级教授,都奔赴北戴河、周口店和秭归三大实习基地进行了野外教学。学生们惊喜地发现,带队老师里面有很多地质“大腕儿”:杜远生、龚一鸣、童金南、冯庆来、谢树成、张宏飞……甚至还有不少年长的老教授:61岁的杨坤光,59岁的李长安、陈能松,50岁以上的带队老师足足有24位。

      “这些平时严肃的老教授,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们本可以在酷暑中吹着空调,品着香茶,可他们,却放弃了这种安逸,陪我们在野外探索真知。我真的很感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的谢丑旺同学在实习日记里表达了对带队老师们的敬意。

  制度保证:70%教师全面出动

  “这么多资历深的老博导、老教授前往野外实习基地教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地学院党委书记王甫说。近年来,地学院一直在探索三大实习基地的野外实践教学组织方式。为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吸引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突出、乐于野外地质技能传授的优秀教师组建实践教学团队,学院出台了《关于加强野外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办法》。作为试点改革学院,这是继2014年一系列课堂教学制度改革后,地学院推出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

  在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和秭归地质教学实习三大实习基地,都设有学术指导、队长、副队长各一名,其中学术指导由博士生导师担任,主要负责实习基地的科学研究、教学路线深化和拓展、教材修编和国内外交流,队长和副队长分别由教授或副教授、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

  “只要是地学院的老师,不论身份、等级,不管是教授、副教授还是讲师,他们在每四年的一个聘期内应至少累计4周参与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任务,否则聘期考核为不合格。”地学院院长刘勇胜介绍说,“目前,地学院有专任教师120人,因各种原因,实际每年只有100多位老师能带队野外实习,学院每年必须派出70%以上的教师才能保证三大野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任务。尽管对进入各类人才计划的教师有任务减免,但一批著名教授仍然积极参与野外实习教学,让人肃然起敬。”

  连锁反应: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资历深厚教师的到位只是一个开始,它将带来一系列好的连锁反应。”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王家生表示,通过调整博导、教授在整个野外实践教学中的教师比例及成立教学团队,可以让年轻教师在野外教学工作中迅速成长。

  在学生到达实习基地前,老师们要提前进行野外备课,部分基地的备课时间就要2~3周,经验丰富的专家们会带领第一次带实习的新教员,向他们细致地讲解教学内容,保证他们“有东西可讲”。秭归产学研实习基地队长喻建新表示,秭归实习教学采用专家路线,每位老师负责自己最擅长、造诣最深的路线的讲解,如王国灿和曾佐勋老师细致入微地讲解长阳路线中每一个地质现象及其构造关系,宏观的地质思维让年轻教师大受启发。

  野外备课结束后,团队会组织专家检查并评估新教员备课期间的野簿记录,同时组织新教员进行试讲,保证新教员的教学水平。

  “教学是个良心活,良好的教学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保证每一条野外实习路线的质量,我们还设立了名师督导组。”北戴河实习基地队长朱宗敏介绍,“让教学名师带班,受益的只是个别班级,但让他们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审视我们整个教学过程,帮助我们找出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将惠及现在及将来无数前来实习的学生,这是我们设立教学督导组的初衷。”督导组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深影响了整个教学队伍,年轻教员在他们的带动下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积极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实习队形成了以教学为重的优良风气。

  经历多重改革,让野外实践教师在质量和数量上得到双重保证,这让新的教学路线的开发、小班化教学以及名师专题讲座等成为可能,野外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改革效果:老师学生齐点赞

  师生们对三大实习基地野外教学改革究竟看法如何?

  近3年,童金南教授去了三大实习基地,野外时间一共15周,占用了他很多科研时间,但他认为,大学的老师,职业是教学,无论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其他活动,始终要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学院的老师们很支持野外教学工作。在野外,年长的老师以身作则,认真讲解,每一个基地的队长都很认真负责,创新教学和管理方法,开展网上精品课程,编写实习教材,积极进行路线研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多。”

  周口店实习基地队长袁晏明表示,地学院这两年派往各实习基地的都是精兵强将,杰青、名师、教授的比例很高,新教员比例相对较低。实行新制度之后,老师的教学压力明显增大,备课认真程度、对教学法的重视程度都有很大提高。

  “现在的小班化教学,部分重点的地质现象是2~3人的小组观察,我们在5~10次的反复讲解中自身对这一现象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生们的掌握程度也很好,可谓是教学相长,颇有收益。”青年教师杨欢也对改革效果大为赞赏。

  近几年收回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实习过程中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路线安排的满意度正在逐年提高。

  “老师们都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严谨的专业态度。王永标老师身上,有着学者的认真、君子的风度,他将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地质知识相结合,可谓‘赤子其人,星斗其文’。冯庆来老师野外授课旁征博引,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做学问要拓展思维,不盲从,不迷信,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有所收获。张雄华老师带地层路线时风趣幽默,谈笑风生中使地质历史时期的沧海桑田早跃然展现……”对于今年暑期的实习,地学院的2013级学生陶湘媛感受颇多,下雨天为学生撑伞,在陡峭的山路为学生背两桶5斤的水上山,这些老师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专业,更是风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庞伟红 赵得爱)



基地概况  |  师资队伍  |  教学内容  |  教学资源  |  实习生活  |  每日简报  |  师生互动 | 联系我们

工作地点: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联系电话:027-67883001
邮编:430074
电子邮件:dxb@cug.edu.cn
鄂ICP备07002370号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扫码关注“北戴河野外实践教学基地”
手机APP下载